×
数学教育学报

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

(一)对知识的认知模糊导致思维产生混乱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大多是从表象而来的,对于表象的认知影响了小学生后续的思考。然而在现在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在引入教学时采用的例子较为杂乱且讲解过程较长,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存在偏差,对知识点的表象认识模糊,如果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知识点的深入思考,就会使思维产生混乱,出现思维障碍。另外,由于对知识点表象认知混乱,会导致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无法形成深刻印象,对学生的数学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也有不利影响。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使思维产生障碍

空间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中的几何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对几何图形进行具体观察,进而在头脑中进行抽象思考,达到解答题目的目标。然而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处于觉醒阶段,其逻辑思维刚刚养成,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想象范围进行设计。但是学生的想象范围较难把控,教学内容很容易超过学生的想象范围,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对他们形成思维障碍。

(三)学习经验的不足使得思维无法展开

很多情况下,面对问题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凭着经验进行直觉性的判断,尤其是面对较为大型的数学题目时,经验影响下的直觉判断往往可以快速定位解题方式,从而使思维得以展开并能高效解题。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的数学知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模糊不清,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容易对书照搬,难以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就使学习经验无法积累下来,导致学习经验不足,使学生日后在解答综合性问题时产生理解偏差,在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可能出现错误或者选择了复杂的解题方法,使思路展开受到影响。

另外,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部分来源于对错题的反思感悟,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还没有能力从错题中分类找出典型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就会导致错题整理反思阶段的工作量太大,使学生产生脑疲劳状态,进而产生思维障碍。

(四)点状思维使得思维之间联系不强,无法构成体系

点状思维指的是对于问题的理解过于碎片化,无法形成完整联系而导致思考问题过于浅层化的现象。小学的数学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知识点的形式为单位的,以知识点为形式虽然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但是对学生整体知识框架的搭建有不利影响。知识点使得学生需要通过自我思考将其联系起来,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工作量太大,单靠小学生的自主理解是无法达到的。若是将知识点的关联交由教师来展示,则会使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记忆内容增多,学生将知识点内化前需要先背诵再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碎片化的知识点导致的点状思维,使整体数学学习的结构体系较难搭建,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整体发展,形成了思维障碍。

(五)对于知识本质理解不到位使得思维浅显

人的记忆多数是由一个强烈的记忆刺激点而展开的,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一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从而刺激学生产生记忆点进而延伸记忆知识。然而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点以外教师还会强调许多其他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很容易对其他注意事项等产生记忆点,而忽略了最根本的知识。对知识记忆的不完全,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停留在浅层阶段,无法深入思考,就会使思维停滞。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养成的过程中出现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不合理使得教学过程局限

课程标准指定的教学目标是整体大方向上的教学目标,对于具体的课程目标还需要进行具体的规划,不能直接套用总体教学目标。然而目前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整体的数学教学目标直接作为课程学习目标,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认知,只是盲目跟着教师的教学脚步走,无法形成自我的数学意识,也无法建立起数学思维。除此之外,另一部分教师则将教学目标分割得过于零碎,使学生难以形成整体认知,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支离破碎,不具有实际影响和应用性,也使得学生的学习过于局限于学习基础,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更不利于教学管理和思维锻炼。

上一篇:知识社会学视角下高考数学应用题的叙事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