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及转
浅谈中学生非智力因素
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分宜二中? 刘少波
?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的这种理论和实践特征及特殊作用,决定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目的无可替代性。尤其是在中学教育阶段,无论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无论学生升入大学继续深造还是就此走向社会,学校开设数学教育非常必要,中学生学好数学非常重要。
但在实际数学教育教学中,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并不乐观,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是因为智力欠佳所至,而大部分属于非智力因素。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也有责任去分析当前中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去研究如何转化的措施。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在这方面有些体会,现在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中学生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业不良的六种基本表象
从实践中看,中学生数学不良的现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基础很差,极端厌学。这种学生成绩差,纪律也差。
(二)学习上思维僵化,信心不足,导致成绩差。
(三)其他学科尚可,对数学无兴趣,偏科引起数学成绩差。
(四)想学好,但缺乏自制力,无恒心,受环境和情绪影响,从而学不好数学。
(五)态度端正,学习认真,但学习方法陈旧低效,因而成绩不理想。
(六)愿学,但自我感觉良好,学习浮而不深入,成绩不稳定。
二、中学生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业不良的五大成因
(一)家庭因素:有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放纵;有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早期和现阶段的教育;有家庭的不和睦,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家中得不到温暖;有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享乐,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打代教等,都有可能使孩子失去学习动力,丧失学习目标,逐渐成为学业不良的学生。
(二)社会因素:社会信息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如黑色“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的诱惑,使孩子们迷恋其中不能自拔;“拜金主义”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以为学到知识也没用处,产生厌学行为;部分社会青年的教唆,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后进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都是学业不良的学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学生自身因素:学生自制力太差,缺乏吃苦精神,注意力转移,无学习目标,为家长学、为老师学的错误观念。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为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
(四)学校、教师的因素:学校办学思想出现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及教学手段简单、落后,也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无兴趣;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学习、品德上与老师对着干;或由于以上若干原因引起学习上的欠帐,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补救,帐越欠越多,产生恶性循环,考试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严重挫伤学生自尊心,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成为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
(五)数学学科的因素:基础数学概念的抽象,计算的繁杂和枯燥,数学符号的变换,逻辑推理的严格都极易让初中学生望而却步。再者,数学学习与每个人前期所受的数学教育基础有关,数学的连贯性很强,就象一根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波及整体,这对基础较差的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很紧密,这对严重缺乏生活体验的中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都产生了障碍,因为新理念下的中学数学,不再是单纯的“了解、理解、掌握”的过程,而同时还要通过“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才能真正体会数学的内涵,而大部分中学生恰恰缺少这方面的锻炼。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现在的部分中学生依然停留在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不能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上一篇:前国脚刘越力挺“退出家长群”:初中数学我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