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育学报

小学生数学教育注意力的心理特征

一、小学生注意力的心理特点

注意力是人类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由于人类的注意力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同时产生,因此只能吧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集中的指向某一些对象,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这说明注意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义,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一个必要的条件,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

1、无意识注意占主导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6岁到13岁之间,他们的注意力心理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这个学龄段的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物的影响使注意力分散。

2、注意力时间短

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很难控制自己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对象上,因此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经常这种活动或游戏没做完,就换成另外一种活动或游戏,同时,在做作业或学其他东西时,不注意细节,马马虎虎,经常出错。

3、注意力分散之后很难收回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干扰,而且受到干扰之后也很难重新再回到原来的对象上,因此有的小学生会表现为课堂爱说话,喜欢做小动作,即使被老师提醒过之后,很快就又跑神儿了。

二、小学数学教育的三个特点

1. 抽象性。数学中的概念和法则都是抽象的,是从很多具体的事物中概括出来的,而抽象思维的进行要比具体思维更需要集中注意力,因此需要学生通过集中注意力来思考和理解数学的抽象性才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严谨的逻辑性。数学的演绎、学习和推理等要精确严谨,结论要经过严密的论证。因此,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集中精力进行逻辑演绎,如果在没有得到结论之前就分神儿了,就很容易出错。

3. 应用的广泛性。数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必须通过集中精力,处处留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二、 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数学教育效果的策略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刚开始对事物认识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抱着好奇心,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怎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本来抽象的数学变得更生动?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合理的引导。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这一课时,老师就通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什么物品是长方体的,从教室里能看到的,到回想常见物品让学生感知数学,能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这种天性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趣好玩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我就拿来一个西瓜,通过“卖西瓜”的游戏请一些学生上台做游戏,让他们在真是的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概念,成功的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3、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课堂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重点上,高效的利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观察能力也是注意力的一种重要表现,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注意力的而重要手段。每上一节课,老师都应该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通过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的结合巧妙地解决小学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同的活动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亲身体会、练习,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在长期的引导和实践中,让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意识的控制注意力集中的对象,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将数学教育设计的更加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以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果能够更加全面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小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此以往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都会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成因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