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育学报

利用信息技术启迪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与学趋于一致

中学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数学教育要把开展教育创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主要位置。培养创新能力需要手段和方法,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动画、图像、文字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观察图像、数据、位置的变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知识信息容易相互交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是教学方法的变革。用信息技术替代教师的部分授递功能,如通过课件演示强化教学重点或帮助学生突破一些教学难点等,信息技术的本质就是教具,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把做好的课件给学生作为自学的辅助工具。例如,几何画板,由于支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得到了数学教师和物理教师们的喜爱。这些交流软件和学习软件的参与引起了课堂教学的一些变化,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质,就是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使“教”与“学”趋于一致。

数学创新能力目标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相对于自己而言的创新;二是相对于同班或同年龄组而言创新;三是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的创新。由于中学生心身发展和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对于中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应以第一层次的创新为核心,以第二层次的创新为追求目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更清晰地理解这类题的内在本质,更迅速地归纳、发现、掌握解题的规律,使他们在一种自信、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创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现代教学信息技术引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去认识和理解事物,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形成,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同时教育手段的改变,教师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适宜的教学环境,调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点的发生——形成过程。数学中公理、定理、性质都是前人的精辟阐述,以严谨著称。中学生学习往往被动接受,容易造成他们思维凝固,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有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创新动力。

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意识。创新意识是人的一种潜能,独特的本能,只要具备适当的条件和环境,这种本能就有可能显现出来。教师要通过一系列问题,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载体,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曲折性、悬念性、趣味性,“问题”又要有探索性、开放性、启发性,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诱惑力。大胆、异想天开地思考问题,才有创造力,创造性“发现”。教师应鼓励学生猜想、归纳、提供操作指导、思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把教材中习题改编成学生探索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唤起学生解决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兴趣。许多现实的、取材于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素材。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操作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引用正在逐渐改变人们对数学教学的看法,从某种角度上说,数学也是一门实验课。数学实验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经;数学实验有助于革新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多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猜想,进而由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对同学们的猜想加以验证的方式为主。数学实验则弥补了这一不足,真正使数学教学活动从以学生看教师表演的方式转变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演给大家看、讲给大家听的方式,真正使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人,使学生有机会表现自我,也使数学教学走向了真正的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层面,而且为学生获取信息、处理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三、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转化为现实

上一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数学教学与软件结合的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

Top